賣淫嫖娼是違法行為。但是,在打擊賣淫嫖娼的同時,必須清楚,賣淫嫖娼并不是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在中國,引發最多最嚴重社會問題的性丑聞,也是最大的性錯誤,并不在普通人或者名人的賣淫嫖娼,而是權色交易。
群眾能舉報中國最糟糕的性錯誤嗎
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王全安因涉嫌賣淫嫖娼被警方拘留審查。新聞一出,一時間,仿佛吃了槍藥似的,社交媒體上各種評論洶涌如潮,搭車談性的也不少,引發各大媒體熱烈追炒。
王先生不是第一個因涉嫌賣淫嫖娼被警方拘留的人,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中國法律對賣淫嫖娼有明確的規定,觸犯了法律,受到制裁,自是咎由自取。但是,在法律的正義和輿論喧囂熱鬧的背后,有一個問題并沒有認真得到檢討。
丑聞自然可以被新聞消費。在歐美國家,明星曝出賣淫嫖娼丑聞,大多都是娛樂媒體狗仔不懈跟蹤盯梢之功。在我們這個國度,警方經常發起一些掃黃運動,打擊賣淫嫖娼,如果明星是在這樣的運動式整治中落網,也很正常。但是,最近發生的這些名人賣淫嫖娼丑聞和案件,既非專業的狗仔揭露,也非運動式打擊之功,而是依靠“群眾”的力量。以至于有媒體人在社交媒體上自我解嘲似地說,以后只要守在公安機關門口,總能逮到娛樂圈的大新聞。
不過,警方能夠有此成就,不僅是靠警方雷厲風行,對賣淫嫖娼“零容忍”,更有其他力量的配合。無論是此次王全安事件,還是此前的黃海波事件,在這些名人明星的賣淫嫖娼案中,都有一個叫“群眾”的厲害角色,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比如,媒體公開報道王全安案件中,警方“根據群眾”舉報,在“某小區一單元樓內”將進行賣淫嫖娼活動的兩位當事人“當場抓獲”。
群眾是誰?誰是群眾?
在過去的文藝作品中,有許多對“群眾”的描述,胡同里戴著紅袖子警惕地睜著眼睛盯著陌生人的社會主義老太太,是最經典的形象。今天北京的大街小巷,依然隨處可見戴著紅袖子的“治安志愿者”。
雖然,那些傳統政治運動的余緒,那些帶著紅箍套審視陌生人的懷疑眼光,會讓許多人不舒服。但是,我并不相信,今天這些戴著寫著“治安志愿者”紅袖子的人,真的擁有孫悟空般的火眼金睛,能夠看透一男一女在一起,便有賣淫嫖娼的嫌疑。
在城市化發展到今天,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早已從傳統的熟人社會,變成了一個陌生人世界。即便是樓道里相鄰而居的人,也很難相識相熟。所以,即使依然由“群眾”構成的傳統的天羅地網,但一座居民樓里死了人多少天后腐爛臭味傳出才能被發現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故事,今天也已經在北京發生;吸毒母親被抓后,家里的未成年孩子被活活餓死的悲劇,也沒能避免。
所以,我很好奇的是,在這樣一個陌生人社會里,是什么樣的“群眾”,能夠擁有這樣的本事,當一男一女在一起的時候,迅速判斷他們不是夫妻,不是情侶,不是私通,不是朋友,不是在談工作,而是在賣淫嫖娼,并迅速舉報,然后警察現場抓獲?更不用說如媒體報道的,王先生的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他的工作室!
這“群眾”的眼光,這處置的效率,絕非一般。
這是一雙什么樣的火眼金睛,在這樣時時刻刻盯著其他人的生活?
一個可以連在一起思考的舊聞是,2002年8月18日,延安市一對夫妻被舉報家有黃碟,警察上門收繳黃碟,與當事人發生沖突。這就是著名的在家看黃碟被抓事件。家里有黃碟都能被人舉報,這“群眾”實在防不勝防。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名人,都已不能躲開“群眾”具有穿透力的犀利眼神,這就是生活的現實。
但是,無論生活在別人的“關愛”還是“警惕”的眼光之下,總是會讓人心理上很不舒服。我不知道誰是這樣的“群眾”,但這樣的“群眾”卻遍地都是。仔細一想,卻不寒而栗。不知道哪一天,這雙“群眾”的眼睛盯就上了你我。
賣淫嫖娼是違法行為。但是,在打擊賣淫嫖娼的同時,必須清楚,賣淫嫖娼并不是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在中國,引發最多最嚴重社會問題的性丑聞,也是最大的性錯誤,并不在普通人或者名人的賣淫嫖娼,而是權色交易。
今年以來不斷爆出的貪腐案件中,增加了一個熟悉而陌生的詞匯,通奸。其實,通報的貪腐案中的通奸故事,都跟權力有關。除了或許存在的兩情相悅之外,每一個通奸故事背后,更多是一種權色交易、權錢交易。被用來交易的,除了性,就是權力所能涉及染指的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利益。以權力慷國家和他人利益之慨,滿足一己之私欲,這種性交易對社會秩序和法律的危害最大,遠遠超過了普通人或名人的賣淫嫖娼。
但是,“群眾”的火眼金睛,能夠穿透普通人、名人私宅或辦公場地的磚墻,卻似乎無法穿透這權力筑就的高墻。
另外,即便違法了,也依然有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但是,我們在這樣的案件中,不僅是媒體和公眾無視這一點,甚至執法部門在處理這些事情時,也毫無顧忌。而隔三差五地主動揭發公眾人物私德丑聞,其實對社會傷害更大,它不僅教育我們違法難逃,同時也是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身邊,都可能有一顆埋藏著沒有引爆的定時炸彈。
這樣的生活,真夠灰色沉重了。(文/朱學東)
專欄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