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家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不需要建立在泡沫之上。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雄安新區。
對于這個定位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新區,其未來功能、地位和前景將如何發展,是需要一些時間來觀察、分析和解讀的。
但習慣了“賺快錢、賺熱錢”的“房地產大腦”,絕不甘于按部就班地“一慢二看三通過”。
雄安新區的概念剛一出爐,“某某地塊勢必升值某某倍”、“如何搶占‘新區概念’有利地形”之類的“攻略”,便開始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臺風起云涌。甚至,“外地落戶者前往雄安排隊搖號”之類的“段子”,也在極短時間內大行其道。
根據新京報報道,雄安新區落地首日,大量外地購房者涌入,雄縣、容城、安新三縣樓市“速凍”,房產中介店面及一手房樓盤售樓處均已被貼上封條。樓市封盤后,據記者了解,大量購房者涌向了周邊區域。
近年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許多實業乃至常規投資渠道風險不見得低,回報卻漸低漸慢。
相形之下,“怎么調控都不跌”的房地產市場,就形成了示范效應、財富效應。而這種客觀存在的示范效應、財富效應,又反過來被一些大資本、大杠桿借題發揮。
在這種潮流和風氣下,只要推出一個新的開發區、新區理念,不管其功能定位怎樣、背景和級別如何,都會很快被一些“大戶”和眾多“散戶”聯袂炒作成“理念搭臺,房產唱戲”的“房產新區”。
很顯然,這種風氣和做法如不能得到遏制,就會影響各類、各級別開發區、新區既定功能的實現,和既定目標的達成,會堆積泡沫和風險。相對于“先知先覺”且“富貴險中求”的“大戶”,“散戶”們所承擔的風險無疑更大。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絕不能建立在堆滿泡沫的基石上。在關于雄安新區的各級會議上,也強調了“把每寸土地規劃清楚”、“不能跑偏”。這表明,有關方面對此已有所考慮,并著手未雨綢繆。
然而,“房地產大腦”和“房地產熱錢”,已在無數場合和時間節點證明了其“抗擊打能力”和“適應能力”。
對此,有關方面必須做足預案和工作,一方面做好“加法”,讓開發區、新區的法定功能更完善、更具“財富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要做足“減法”,從制度上杜絕惡性房地產炒作的可能性。
陶短房(學者)
我來說兩句排行榜